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宾馆饭店 >> 宾馆饭店优势 >> 正文 >> 正文

乘风破浪的董竹君,从青楼女子到上海女王

来源:宾馆饭店 时间:2022/12/27
老牌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725/4910787.html

6月12日,《乘风破浪的姐姐》说上线就上线,尽管不凑巧赶上了微博热搜停更整顿,但说爆就真的爆了!让30位年龄30+且功成名就的女明星同台唱跳,竞选女团,这一新奇设定的背后却别有意蕴。女性不该被定义,更不该被年龄束缚,无论何时都可以像网上戏谑所称的那样“兴风作浪”,可以发挥自己的光和亮。

而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也有一位乘风破浪的姐姐,作为一个独立的新时代女性,她白手起家,创立驰名海外的锦江饭店,她为地下党提供接头地点,帮地下党创办秘密印刷所,为革命做出巨大的贡献。从青楼女子到上海女王,她用亲身经历讲述何为“乘风破浪”。

今天,小谍就为大家讲述董竹君女士的传奇一生。

波澜起伏

年的上海,在一条街末尾处,一栋小楼门口熙熙攘攘簇拥了一大群人。小楼大门处站了一群环肥燕瘦、衣着靓丽的青年女子,搔首弄姿煞是好看。但是,却有一股浓浓的风尘气息扑面而来,不由让人暗皱眉头、心生讨厌。

上海会乐里书寓(最高级青楼)、长三

这一条街是上海著名的烟花巷,路的尽头走来一位衣服上全是补丁的中年妇女,牵着一个十二岁白净的小女孩来到此处。这个白净的小女孩就是董竹君,她小手紧抓母亲的衣摆,脸埋在臂弯内不敢视人。今天出门时,董竹君母亲特意为她好好梳洗了一番,洗干净脸,换上干净的衣服,生怕不入人眼。原来董竹君母亲想要将董竹君卖进青楼,但这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董竹君出生在一个黄包车车夫的家中,母亲是大户人家的帮佣,家庭条件非常贫苦。但父母二人借钱还是送董竹君去私塾读书,但父亲董阿庆突发疾病染上风寒,家中实在是拿不出钱去治疗,无奈之下只得将董竹君卖去青楼,拿钱治病。

此时,董竹君母亲已将董竹君带到长三堂子(上海高级青楼)老鸨面前。老鸨一看她鹅蛋脸、柳叶眉、高鼻梁、丹唇外朗,皓齿内鲜,老鸨不由得赞道:“真是个可人儿”。老鸨问道:“囡囡,今年多大了啊”,董竹君脆声答道:“十二岁”,那莺声燕语,天生的一副好嗓子。董竹君母亲告诉了老鸨想要将董竹君抵押三年做清倌人。

董竹君第一张照片在青楼中拍摄

何为清倌人,清倌人即卖唱赔笑,卖艺不卖身的欢场女子,她们富有才华,琴棋书画、丝竹管弦样样精通。娼妓和清倌之间的关系,就好像金钱和支票般微妙:金钱不一定是支票,支票却一定金钱。娼妓不一定是清倌,但清倌到最后却总会变成娼妓。

清倌人坐龟公肩膀上“出局”

老鸨二话没说,用三百元钱买下了董竹君。董竹君母亲忍痛离去,但她忽略了,一个小女孩抵押三年哪能值这么多钱,进了青楼哪还能出的去,这等于就是一辈子的卖身钱。董竹君进了青楼后,董竹君很快成了老鸨的摇钱树,自由这个词永远的从董竹君身上消失了,她触之可及的只有漆黑冰冷的黑暗。

时间飞快流逝,董竹君已经在青楼渡过了两年吃喝不愁的时光,但毕竟青楼是一个风月场所,随着董竹君慢慢长大,觊觎她身体的客人越来越多,董竹君一直都徘徊在危险的边缘。而且老鸨也是虎视眈眈,贪婪的压榨着董竹君的价值,她已经打定主意让董竹君永堕风尘。但是命运并没有抛弃董竹君,她在这里遇到了革命人士夏之时。

夏之时,出生在大户人家,年加入同盟会,24岁便担任四川副都督兼川军总司令。夏之时到上海办事,他为避人耳目,与人密谈地点就定在青楼内。一来二去夏之时就认识了董竹君,二人互生情愫,夏之时想要为董竹君赎身,但董竹君那骨子里的倔强没有答应。董竹君认为自己不是物件,到时候夏之时嫌弃自己是买回来的,那岂不是矮人一头毫无尊严。二人约法三章:一、明媒正娶,不做小老婆。二、要去日本读书。三、结婚后,夏之时管理国家大事,董竹君主理家务。夏之时立马同意了,二人开始商量逃跑计划,计划等时间成熟就接董竹君离开。

夏之时参与上海革命党人讨袁起义惨遭失败,被袁世凯追杀。董竹君得知,明白时间不多,当晚装病连夜逃出青楼,和夏之时一同逃亡日本。董竹君以为自己的好日子即将到来,但迎接她的将是另一个旋涡深谭。

新时代女性

年,夏之时27岁,董竹君15岁,二人在日本旅馆淞沪洋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就这样董竹君一跃成为了军阀夫人。夏之时此人占有欲极强,因为董竹君长得太漂亮,夏之时始终不放心她独自外出,专门聘老师上门教学。但夏之时后来还是履行承诺将董竹君送上学,在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就读。

董竹君和夏之时结婚照

年,时局动荡夏之时被迫回国,临行前,他慎重给了董竹君一把枪,叫她防贼。若是做了对不起他的事。则用它自杀。夏之时还让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的四弟到日本陪二嫂读书。用意无非是监视她的一举一动,以免她获得自由就红杏出墙。夏之时内心还是十分防备她,生怕她给自己头上扣一个绿帽子,因为她的出身,导致夏之时一直认为她内心污秽。

年秋,董竹君从东京御茶之水女子高师毕业后,想要继续去巴黎留学,但遭到夏之时的强烈反对,他让董竹君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传统中国妇女,董竹君没办法只得返回四川合江。

董竹君

董竹君回到夏家后,面对这个封建的大家庭,遇到了非人般的羞辱。夏之时母亲公开嫌弃董竹君出身不好,只能做小妾,还张罗着给夏之时找媳妇。董竹君那骨子里的倔强又爆发了,她主动承担,把家里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条,非常精明能干。夏家人便逐渐对她改观,连婆婆都为她和夏之时重新举办了婚礼。但好景不长,封建家庭的重男轻女观念特别强,董竹君一连四个孩子都是女孩,她在家里面的地位一落千丈。

夏之时董竹君全家福

导致董竹君和夏之时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还是夏之时的问题。年,夏之时被熊克武缴械,免去了职务,成了无权势的闲人。夏之时便开始意志消沉,整日只知道赌博、抽大烟。夏之时的性格慢慢变得暴躁,十分反对女儿们上学,甚至有一次女儿和男同学在一起玩,夏之时骂道:“不知廉耻,和你妈一样,都是当娼妓的,我送你一把刀或者一条绳子去死吧。”并对女儿进行殴打。

董竹君和女儿

之后董竹君四女儿夏国璋腰椎患疾,另一个女儿跌落楼下昏迷,夏之时不闻不问。董竹君忍无可忍和夏之时吵架,却被夏之时用手枪指着,夏之时那充满血丝的双眼,就如噬人血肉凶兽,让人害怕。

董竹君的心彻底冷了,她知道这已经不再是以前的爱人了,夏之时彻底变了一个人,自己再留下来可能不知道哪天,就死于夏之时的枪下。董竹君向夏之时提出离婚,董竹君的话惊呆了夏之时,他开口挽留求着董竹君不要走。

董竹君看着夏之时的脸庞,仿佛一瞬间回到了他们两个相爱时那温柔的神情,但董竹君心狠拒绝了。夏之时的脸瞬间变色,充满了暴戾的气息,夏之时狠声威胁道:“你走了你就别回来,儿子你也别想带走!”嘴角也掀起一股轻蔑之意。董竹君仍然是坚决的态度,她提出与夏之时分居五年,之后如果还不行就离婚的要求。夏之时讥讽道:“如果你能在上海立足,并且把女儿们养大,我就可以在手板心上煎鱼给你吃。”于是董竹君将小儿子留给了夏家,毅然决然的带着四个女儿和双亲前往了上海。

五四青年节

前行的道路的困难的,甚至连活下去都难,为了吃饭董竹君不止一次去典当东西了,连大女儿的大提琴和表演服都被董竹君拿去死当。董竹君想要开创实业,她多方筹措资金,千难万难终于借到了元,在上海闸北开办群益纱管厂。正当工厂逐渐走上正轨时,噩耗接连而来,母亲病重,父亲不幸离世。淞沪战争爆发,日军攻占上海,轰炸机连续轰炸,正巧将工厂炸成废墟。巨大的打击终于拖垮了这个女人,董竹君坐在工厂的废墟上嚎嚎大哭,直到声嘶力竭。

董竹君和女儿

五年时间很快就到了,董竹君在上海定居,也谈不上什么在上海立足,仅仅是活了下来。五年间夏之时也有悔意,不止一次来信劝董竹君回去,但董竹君都拒绝了。董竹君在上海与夏之时正式签署离婚协议。她只提出了两点要求:其一,夏之时不要断绝抚养费;其二,一旦她有个三长两短,请夏之时念及情分,培养四个女儿大学毕业。但是后来他并没有履行,还强迫其交出孩子。

董竹君和女儿们

离婚之后,仿佛董竹君身上有一层枷锁被打开了,她昂首阔步的大步奔跑。董竹君发现上海的川菜馆特别的少,于是她从川军采购员李崇高手中借了元。年,董竹君在大世界附近的华格臬路(今宁海西路),租下了一幢单开间一底三楼三个亭子间带晒台的店房,四川锦江做店名,用竹叶做店徽,就这样锦江小餐开业了。

董竹君在锦江川菜馆留影

川菜馆开店以后却意外的爆火了,顾客慕名而来见见这位军阀夫人,品尝正宗的川菜,连上海帮派大佬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等人都经常光顾。某一次,杜月笙吃饭等急了,嫌饭店太小客人人太多,要出资扩大饭店。董竹君也认为应该扩大规模,她又设法租下了店堂左右几幢房子,扩充后的锦江小餐增设了大小雅座十几间,散座二十多桌的大小餐厅各一间,可以供人同时用餐,并改名为锦江川菜馆。

革命贡献

董竹君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锦江川菜馆有一间餐室和其他房间隔离,显得格外雅静。这个隐秘的餐室是董竹君特地为革命同志秘密聚会以及为她自己与有关人士联系、掩护方便而设置的。因进这一餐室的顾客不一般,所以名为“特别间”。夏衍、潘汉年等也常去锦江“特别间”用餐。

董竹君和新四军朋友

抗战前夕的上海,共产党员、左派人士没有适当的接头地点。董竹君便在法功公园旁生活书店旁,开设了一个上下午卖茶点,中午和晚上卖饭菜的分店,命名为锦江茶室。茶室内装潢优雅整洁而且十分的安静,成了当时上海革命人士、进步人士集会商讨国事的好去处。

年7月7日抗日战争开始后,董竹君积极参与抗日活动。她在上海麦特赫斯脱路(今泰兴路)丽都花园内开设“暑期锦江餐厅”,盈利所得全部捐赠给抗战事业。年,董竹君又和《大公报》女记者蒋逸宵共同商量创办《上海妇女》半月刊杂志,邀请中共党员姜平、许广平等共12人为发起人。董竹君负经济全责和对外事务。

董竹君和子女合影

上海不幸沦陷,董竹君受到白色恐怖威胁,她决定带着女儿去菲律宾躲避了一段时间。直到年董竹君才回到上海,她回到上海后根据地下党的指示,收购马浪路(现名马当路)号原永业印刷所,秘密经营。印刷所刚营业没有多久,董竹君为了掩护革命同志和地下党,她在迈尔西爱路(今茂名南路)弄6号租下楼房把家搬迁了过去。她把家作为革命同志碰头会的地点,为地下党提供了绝佳的掩护。

董竹君与儿子、儿媳(右一)合影

年5月27日,上海终于迎来了解放,上海市公安局及市委和董竹君商量,希望用锦江这块招牌做成国宾馆。董竹君得知后,二话没说将经营十六年的锦江奉送给了党和国家,还将十六年赚的15万美元全部捐给了国家。锦江两店迁移到长乐路89号的华懋公寓内,一共十三层楼,锦江饭店正式坐落。锦江饭店遂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家可供中央首长、外宾们食宿和召开重要会议的安全场所。饭店迎来的第一批客人就是世界学联代表团。

董竹君与总理握手

周恩来曾经设家宴款待董竹君,他对董竹君说:“多年来你为党做了不少工作,我敬你一杯。身为督军夫人,抛弃荣华,单枪匹马,参加革命,真难得!”,解放后董竹君当选为上海市妇女代表,连任全国政协委员。

97岁那年,她完成了人生传记《我的一个世纪》,在书里她写:“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这句话应该就是她对自己人生最好的注解吧。

年12月6日,董竹君因病在北京逝世。从一个青楼女子,到全国委员会委员,她传奇的经历让人动容。她驮着自己的倔强走过了一个世纪的道路,致敬新时代独立女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8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