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宾馆饭店 >> 宾馆饭店介绍 >> 正文 >> 正文

达州市宣汉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探析

来源:宾馆饭店 时间:2022/12/30
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m.39.net/news/a_6169082.html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设计(论文)题目:达州市宣汉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探析专业:旅游管理班级:旅游17-2班学号:姓名:桂爽指导老师:王彦斓

年12月9日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目录

第1章绪论...........................................................1第2章全域旅游的理论概述.............................................22.1全域旅游的定义................................................22.2全域旅游的特征................................................2第3章达州市宣汉县旅游资源的分析.....................................43.1自然资源的分析.................................................43.2人文资源的分析.................................................4第4章达州市宣汉县全域旅游的发展现状.................................74.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74.2旅游资源开发不够...............................................74.3旅游管理亟待加强...............................................74.4旅游宣传力度不够...............................................7第5章达州市宣汉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85.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85.2深度挖掘旅游资源...............................................85.3创新旅游管理模式...............................................85.4加大宣传营销力度...............................................9结论.................................................................10致谢.................................................................10参考文献.............................................................1

摘要中国正在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同时随着旅游需求的大众化、普遍化和多样化,旅游消费结构、产品结构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深度观光、感受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消费和产品供给都在快速上升。适应旅游转型升级需要,旅游行业浓墨重彩地推出了全域旅游新概念和新理念。传统景区化的发展模式显然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这就需要创新旅游活动空间、旅游活动内容,进行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来满足休闲大市场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宣汉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研究,分析宣汉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完善全域旅游的发展。关键词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宣汉县

第1章绪论近年来,随着游客的旅游需求正逐渐由游览广度向体验深度转变,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景区化的发展模式显然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这就需要创新旅游活动空间、旅游活动内容,进行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来满足休闲大市场的需求。旅游业的兴起,使越来越多人喜欢旅游,旅游日益成为一项大众化消费。由于景区泛化的“大旅游”产生,传统景区旺季人满为患,大大降低旅游者的舒适度,于是形成了人们在旅游旺季选择不去传统景区而到城市、乡村、商业街等进行旅游休闲;另一方面由于旅游者兴趣的多样化、时间的碎片化以及交通的便捷化,人们的旅游空间更加广阔,突破了传统景区的界限;人们的旅游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突破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因此,空间的全景化,成为大旅游时代的一种趋势。这时,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全域旅游应运而生,全域旅游充分利用目的地的全部旅游吸引物作为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一种全方位的体验需求,不再是单一的体验方式,通过提升旅游质量使人们体验到一种舒适的旅游方式。发展全域旅游,可以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推动区域特色化发展,促进景点景区内外协调;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城乡协调;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促进规模质量协调。实施全域旅游、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能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本文通过对全域旅游的内涵进行论述,采用理论概括和战略分析,对宣汉县全域旅游的发展策略进行总结,发现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对其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当地全域旅游的发展。

第2章全域旅游的理论概述

2.1全域旅游的定义“全域旅游”,是指将一个区域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旅游。

2.2全域旅游的特征准确把握全域旅游内涵特征与发展架构,是有效落实全域旅游战略目标的基本前提。深入剖析全域旅游的概念内涵,其本质特征主要体现于全局性、空间性、带动性、整合性和共享性五个方面。(1)一是在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全域旅游要求不能停留在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配置,而是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再配置,既宜居又宜游,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2)二是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拆掉景点景区“围墙”,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推进多规合一,整体优化环境、优美景观,优化旅游服务的全过程。(3)三是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在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业优势突出的区域,整个区域的管理体制设计,都应有旅游理念,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即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创新区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区域综合化管理。(4)四是全域发挥旅游+功能。在区域内,通过旅游+新型城镇化,促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通过旅游+新型工业化,促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通过旅游+农业现代化,促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旅游+信息化,将旅游业培育为信息化最活跃的前沿产业;通过推进旅游+生态化,推进旅游生态化,使旅游发展从“围景建区、设门收票”向“区景一体、产业一体”转变,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产业链条全域化,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5)五是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全域旅游形成新型的目的地,要求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和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旅游质量和形象由整个社会环境构成,这就要求全域旅游必须走共建共享道路。

第3章达州市宣汉县旅游资源的分析3.1自然资源的分析宣汉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无霜期长。境内地形复杂、山势逶迤,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绵延,宣汉县已探测到的资源达28种,其中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有着“中国气都”之称。宣汉县野生动物约种,野生植物余种,宣汉县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巴山大峡谷,洋烈水乡等国家级旅游景区。(1)地貌境域:宣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陕结合部,位于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城市交汇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捷。境内地形复杂、山势逶迤,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绵延,呈“七山一水两分田”总体地貌。(2)水文资源:宣汉县属嘉陵江水系。前、中、后河纵横宣汉县,中河于普光镇汇入后河,前、后河与城东汇为州河,宣汉县内流域面积占宣汉县幅员88%,四条干流前、中、后河纵横宣汉县,中河于普光镇汇入后河,前、后河与城东汇为州河。丰富的水资源为洋烈水乡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3)动、植物资源:宣汉县野生动物约种,其中金钱豹、猕猴、大鲵、白鹇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数10种,还有阳鱼、憨鸡、明鬃羊等珍稀动物。野生动植物中有植物药种,动物药39种,被称为“药物之乡”。宣汉县境内植被多样,野生植物余种,桫椤、崖柏、银杏、黄连、天麻、杜仲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达10余种。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达60.1%。3.2人文资源的分析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主要由以下构成。(1)古文化遗址:宣汉县地,古为殷商部族,土著民族为巴人,有着巴人故里之称。罗家坝遗址出土的众多巴人文物、墓葬及在罗家坝首次发现的许多器物,是最具历史科学文化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被公认为20世纪末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古代巴人中心文化遗址同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一样,改写了长江上游人类文明史。被称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它的价值震惊了世界。(2)巴人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宣汉境内就有人类居住。祖先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繁衍,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据文献资料记载,巴人起源于鄂西的清江流域,又沿着长江向上游发展,到达嘉陵江流域和汉中等地,形成了南北两支。巴文化遗存以春秋战国时期最为丰富,且以墓葬为主,墓葬形式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陶器的基本组合为圜底罐、釜、平底罐等,铜兵器的组合为柳叶形剑、矛、戈、钺、斤、箭镞等,同时还包含少量的铜釜、铜鍪等。(3)土家族文化:土家族文化是巴人文化的延续。勇武善战且能歌善舞的巴人创造了璀璨的巴人文化,但在汉朝之后神秘消失成为千古之谜。据权威学者费孝通、潘光旦等论证,现在的土家族就是巴人后裔,而宣汉土家族则成了距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最近的土家族聚居区。大家熟悉的《竹枝词》就是在《下里》《巴人》这样的歌曲上衍变而来的,《下里》《巴人》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国家级非遗名录《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正是《下里》《巴人》在今天的传承。(4)民风民俗:①土家余门拳:四川地方拳术之一,具有手法多变、短手寸劲、提砍砸压特点的宣汉“余门拳”。相传,“余门拳”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创造的“五禽戏”演变而来,经历代相传,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拳术。明朝中叶已成为东乡县(现宣汉县)余氏家族世袭拳术。②宣汉民歌: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部达州市宣汉县辖区内的一种民歌。种类繁多;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曲式结构多彩;受古老民歌影响,宣汉民歌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山歌;二是小调;三是号子;四是风俗歌。马渡民歌曲韵悠扬,世人传唱,马渡被文化部命名为“川东民歌之乡”。③地方特产:宣汉汉玺牛肉干、徐鸭子、童记麻辣鸡、宣汉徐豆干、樊哙老腊肉、宣汉桃花米、宣汉脆红李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5)红色文化:宣汉县是全国重点革命老区县,具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出生在清溪场的王维舟于年加入朝鲜共产党上海支部,成为四川第一个共产党员;年清溪宏文校诞生了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为最早在川东传播马列主义真理的活动组织;王维舟创办旨在提高妇女觉悟、宣传妇女解放、培养新型女性的“新群女子高校”,写校歌、办夜校、出版报,倡导新思想、新文化;宏文校成了川东北当时生机勃发、充满朝气和激情的一片热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和革命骨干。

第4章达州市宣汉县全域旅游的发展现状4.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景区交通不畅、配套不齐,可进入性不强。前往洋烈、峨城山景区的道路狭窄,车辆让行困难。景区内的配套、服务更是跟不上。景区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宣汉县旅游发展进度,乡村旅游景点道路窄,相关配套设施不全,基础设施有待完善4.2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宣汉是川东生态旅游文化大县,巴风土韵源远流长,是巴文化的发源地,土家民俗风情独具,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旅游资源富集。但是,文化创意、演艺、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等与旅游资源整合不足,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遗址古迹等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和利用程度低,缺少品牌效应突出的特色文化旅游功能区,现有的历史、地域、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休闲街区、特色城镇、旅游度假区产品、旅游演艺精品、文化体验项目和文创产品明显不足。文化与旅游双向深度融合亟待加强。4.3旅游管理亟待加强洋烈水乡、巴山大峡谷核心景区已初具规模,来宣游客与日俱增,景区管理、游客接待、旅游执法也需及时跟上,没有组建旅游执法大队,导致受理投诉、进行现场检查、旅行社年检、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名不正言不顺”,旅游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受到了影响。公司化营运、委托管理也未形成。4.4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宣汉的旅游宣传依靠政府自媒体宣传,和被动参加一些旅交会、博览会等活动,宣传手段及形式单一,力度不够,缺乏整体宣传方案,没有专门针对主要客源地的宣传造势活动,旅游企业及相关景区的等、靠思想突出,在宣传上不主动出击,无点子、无办法、无投入。

第5章达州市宣汉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5.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景点道路和区间道路,解决景区道路等级低、游线不畅通问题。拓宽洋烈至庙安、峨城山景区道路,整治坡陡弯急及安全隐患,确保旅游大巴能进得去,方便车辆让行。拓宽全县乡村旅游景点景区的公路宽度和标识标牌、停车场、卫生间等配套设施。提高景区餐饮住宿基础设施的质量。注重对相关设施建设质量的监督,提升景区餐饮住宿设施的档次、规模、服务水平,以高标准、高质量的餐饮住宿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满意,消费多元化的餐饮娱乐服务。5.2深度挖掘旅游资源优选储备宣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库,深度包装宣汉县特色地域、生态旅游、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实施“一区四圈”旅游提升工程,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完成巴山大峡谷、巴文化博物馆和遗址公园、峨城山温泉康养度假、马渡关石林、巴山红军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中国巴文化高地。建设一批有历史、地域、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休闲街区、特色城镇、旅游度假区。推动文化创意、演艺、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等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演艺精品、文化体验项目和文旅创意产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园区的集聚、示范和辐射作用,培育以文化旅游创意、文化旅游综合体、文化旅游特色景区等为依托的旅游产业园区,推进全县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5.3创新旅游管理模式加快制定和完善旅游行业管理制度,规范旅行社、农家乐、乡村酒店等管理;要转变旅游管理政府职能,筹建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导游等专业性协会,并让他们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主体,实现旅游行业转型升级。成立旅游执法大队,解决旅游联动执法的问题,确保旅游安全及游客利益诉求得到保障,彻底根治景区管理无序及景区乱象的问题。组建宣汉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旅游景区、广电公司、旅行社、交运公司,集中优势,强强联合,承担全县景区、文化旅游设施、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开发、保护、旅游产业经营发展和建设融资职能。打造宣汉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文旅产品营销平台及重点项目运营平台。5.4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在电视、广播、网络等主流媒体开辟旅游宣传专栏,在高速公路、车站、公交车等场所设置旅游广告;把宣汉旅游网站跟大型网站进行链接,利用宣汉旅游网进行全方位推介宣汉旅游精品线路和主打景区。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拍摄旅游形象宣传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