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白色的浓汤在直径近1米的大铁锅里翻滚蒸腾,大号铲刀不时在锅里翻炒,与猛火、大锅画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站在灶台后面的大厨竟是一位奶奶级的银发族。
老人名叫朱桂荣,今年59岁,早已过退休年龄的她,如今在一家名为福成厚的餐厅掌勺。对于这家人气火爆的饭店来说,朱桂荣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因为饭店几道特色菜如牤牛河鱼粥、煎秋葵等都是她的拿手绝活。
在离朱桂荣不到5米的另一个灶台旁,一位满头白发的大爷在白雾缭绕的铁锅前为刚做好的杀猪菜摆盘。大爷名叫管林,今年57岁,是朱桂荣的老伴。
事实上,福成厚在哈市有6家门店,年龄超过50岁的员工达余人,占比超过35%。洗碗、保洁、端盘子、撤桌、掌勺……大多数岗位都有银发族身影。这一幕也折射出哈市就业结构格局的新现象——银发族正在成为冰城服务业市场的一支生力军,正逐渐弥补年轻人不足形成的岗位缺口。
成本变局银发族进入就业市场
在很多人印象中,饭厅服务员是“每个月挣0多块的苦差”。但实际上,近年来哈市餐饮企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前程无忧”统计数据显示,哈尔滨服务员平均月薪在年就达到了元。
薪酬提示的背后,最直接的原因是人力短缺。这为近年银发族重新进入就业市场提供通道。
杨桂华的孙子今年上了小学,卸下看孙子重任,她不想一个人在家,就找了份餐厅洗碗的工作。开饭店的儿子知道老妈到别家饭店打工后坚决反对,但她就是不愿在家养老,想找点事打发时间。
除了赚钱,在工作中获得价值感、接触社会扩大朋友圈、投奔异地生活的孩子等都是驱使银发族再次就业的原因。
60岁的邱大爷几个月前刚从原单位退下来,如今他在保洁公司又找了一份活,每个月元工资。邱大爷并不介意工资低,因为活并不累,自己还有0多的退休金。
对薪酬要求不高的银发族回归就业市场,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企业的成本僵局。“我们这的老年员工月薪一般在元,一些技术岗位可达元,而年轻员工月薪可达元甚至更高。”福成厚群力店经理郭静思说,用老年员工每年可节省用工成本近万元。
哈尔滨学院经管学院副院长程宇说,过去我国拥有人口红利,年轻劳动力相对充裕,银发族相对年轻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并不明显。不接收银发族似乎成了企业招聘的习惯。但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凸显的用人成本压力让就业格局发生了改变。
就业变局老龄化“倒逼”用工改变
截至年底,哈市户籍老年人口已达.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7%,高于全省、全国老龄化水平。
人口结构的变化,也深刻地投射在就业市场。家乐福东北区相关负责人赵缙介绍,目前哈市7家门店千余名全职员工中,年龄在45周岁以上的达35.4%,如果算上兼职这个比例还会更高。超市行业曾有很多专供年轻人的岗位,如收银员、促销员等,现都向银发族敞开了大门。
今年58岁的刘秀菊是某乳企驻哈促销团队的一员。“当初公司只招40岁以下的促销员,但我有相关工作经验,最后放开了年龄限制。”如今刘秀菊所在团队共14人,40岁以上的占近一半。
“在南方一些老龄化严重的城市,服务员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的并不少见。”郭静思从事餐饮行业已十多年,在她看来,哈市餐企等服务业从业者平均年龄增大已是大势所趋。
早在年,哈尔滨2万余家餐企缺工人数达5万人。5年过去了,这样的状况仍未明显改观。目前,哈市餐企普遍面临月薪元招不来服务员的窘境。对年轻人而言,当服务员赚钱再多也不能弥补社会地位的认同缺失。
年轻劳动力的减少和就业观念的改变让很多企业重新敞开了对老年人的招聘大门。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哈市商超、餐饮、保洁、宾馆等服务行业员工年龄结构正在深刻调整,很多年轻人的岗位正在被银发族填补。
银发优势从技术小白到本领变现
在家乐福国展店的款台,收银员莫飞熟练地操纵着收银系统,在各种手机支付软件间切换着付款流程。已经45岁的她与二十多岁的小姑娘比一点不逊色。
从家乐福的用工实践看,收银、理货等非专业技术岗,银发族与年轻人工作效能基本没区别。而与年轻人相比,银发族的最大优势是跳槽率低,这更是银发族从小白到实现技术变现的优势。
管林、朱桂荣夫妇以前一直在农村种地,没有专门学过厨艺。进入餐厅后,管林就帮着大厨做起了杀猪菜,朱桂荣则跟着大厨熬鱼粥。经过长时间的培训,两口子都能独当一面了,两个人每年工资接近10万元。从马端街店到群力店,朱桂荣夫妇在福成厚工作已经5年了,在餐饮行业5年没跳槽绝对算是老员工。其实,在这家餐厅很多技术性强的岗位都是老年人,他们入职前往往都是技术小白,通过培训变成了专业人才。
“企业培养一个成手需要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成本,如果培养出来留不住,相当于花钱为竞争对手做了嫁衣。”哈市某连锁餐企老板指出,一些90后打工者工作稳定性差,随时可能辞职。所以与其培训年轻人,不如把一些低端技术岗位让银发族来填补更加明智。
供需对接老年农民工满足“双向刚需”
招聘激励制度,在用工短缺的哈市餐饮企业中很普遍。以福成厚为例,老员工介绍一个新人入职可得奖金元钱,外带1天带薪假期。一旦某家企业有适合银发族的岗位,往往能带动一个村屯的银发族大量“上岗”,其中夫妻档、父子档十分常见。
除了经济因素,与在外打工的儿女团聚成了农村老人外出务工的另一种刚需。朱桂荣的两个儿子都在哈市打工,能经常见到儿孙是除了赚钱之外,驱动他们来哈的最重要原因。
记者调查发现,银发族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存在刚性就业需求。餐饮等服务业企业在招聘难及成本因素考量下,同样存在招收银发族的需求。但哈市专门针对银发族的就业中介和服务尚处空白,人传人的亲友链接方式和企业内部的招聘激励制度共同构筑了银发族的务工渠道。这种就业供需双方的自我对接模式,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哈市农村留守老人进城务工与用工单位的双向需求。
不过,体能及健康等方面因素是制约银发族回流就业市场的最主要原因,也是用人单位最大的顾虑。在制度设计层面,如何在岗位设置、劳动强度界定、健康保障措施等多方面构建银发族就业配套制度体系,是有序引导其回流就业市场、补血实体经济用工荒的关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