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5日,特殊时期里,一条标题为“锦江招牌菜星夜运抵武汉,援鄂医疗队再尝‘家乡味道’”的新闻弹到了无数人的手机窗口。
而此处的“锦江”正是民国24年,即年督军夫人董竹君创办的锦江饭店。
所不同的是,今天,此时已有85年历史的“锦江”早已不是当时的私人所有,自年起,它便被收归国有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宾馆”。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曾下榻锦江,离开时,他挥笔写下了一行字,上书:“上海锦江饭店是我住过的世界上最好的宾馆之一”。
除了尼克松外,这家特殊的国宾馆还曾接待过四百多位世界各地的政要,照例,每一次,锦江都收获了极高好评。
是什么让锦江如此与众不同且不断收获赞誉?显然,要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得回到那个美丽优雅的创办者董竹君身上。
拿到义士李崇高元钱时,本就有几次成功开厂经验的董竹君之所以会选择开办饭店,
其中一个重要且不为人知的原因是:当时的革命同志告诉她,她开办饭店将更有益于革命事业。
只这一句话,一心想以女子之身报国的董竹君没有丝毫犹豫地,便决定用这元救命钱开办饭店。
下定决心后,董竹君便开始在朋友的帮助下开始搜寻开店地址,最终,董竹君把店址选在了上海法租界大世界附近的华格臬路。
锦江开业第一天就一炮而红,但它的红火并非偶然,而是董竹君匠心独运的必然结果。
即便相比今天的星级餐厅,董竹君80多年前创办的锦江饭店也丝毫不逊色。
锦江饭店最初叫锦江小餐,它是一个四层楼的店面。
店面上下全用光亮黑色瓷砖镶嵌,这种颜色拉高了锦江的档次同时,也让锦江和其他餐饮店面相比更显个性、大气。
在四层楼的职能划分上,董竹君的处理相当精妙:她在最底下一层设置客饭和订座间,中间两层用来接待不同层次的客人,而厨房则设置在了最顶层。
这种设计不仅人性化,还保证了不同层次客人的分流。
在饭店内部设计上,董竹君真真将“匠心独运”发挥到了极致。
董竹君本身出身青楼,她当时所在的上海长三堂子,便是当时最高级别的青楼。
这里相比普通青楼,在格调和所有布置上都更显高档,这自然为她的审美打下了基础。
后来,去了日本求学后,她也一直生活日本上层,在这里她不仅学会了花艺、家政还学会了基本的设计,这无形中拉高了她的审美趣味。
而回到四川做了督军夫人后,丈夫夏之时家的古董字画等又为她的审美注入了灵魂。
锦江饭店内部图
所以,开办饭店时已完成这种种艺术熏陶的董竹君,在审美上几乎可以相当于半个艺术家。
董竹君在装修设计店面时,采用了中、西、日本融合的方式,她还极其注重灯光、盆景、鱼鸟的运用。
在后期通过杜月笙的关系打通了天桥后,她更是将整个店面铺陈出了三步一小景、五步一大景又极有层次的感觉。
在锦江饭店,置身其中的顾客无不惊叹店内的精巧、优雅。
那些被董竹君特意放置的霓虹灯、兰花水晶灯、吊灯等等,直将整个厅堂的油画山水画、盆景、鲜花、点缀得更加清雅而充满趣味。
而随处可见的鸟儿、热带鱼等,则又让顾客周身满是舒适惬意。
董竹君摄于锦江饭店
为了拔高锦江的档次,董竹君还特意在楼梯口摆放了红木钢琴、私人电话机等。
在注重锦江整体设计的同时,董竹君还极其看重细节。
在锦江,不论你是何种身份,只要你在这儿吃上一顿饭,便一定会记住无数能打动你的细节。
是文人,定无法忽略锦江餐盘上的青竹,和写下了各式雅致的诗句的餐巾纸。
锦江餐盘
锦江的餐具,无论是台布、杯子、盘子、碗、碟子还是其他物件,随处都有精巧的设计。
就连松木做成的筷子外面套着的套纸上,也夹着饶有趣味的各种为客人助兴的彩纸诗条。
做一家餐厅最重要的当然是菜式,在菜式上,董竹君采用了四川菜和官场、民间菜优势合一的做法。
在当时那个年代,四川菜品类众多、重辣,而官场、民间菜则讲究、细腻、轻辣。
董竹君经过与厨师的合计后对菜式做了一番改良,改良后的菜式完全融合了这两种菜式的优点,在口味上又做到了南北口味都合适。
在改革菜式的同时,锦江还研制出了几款秘制的菜,比如香酥鸡、纸包鸡、干烧冬笋菜等等。
在董竹君的巧心经营下,锦江饭店大火自是必然的结果。
后来,生意慢慢红火后,董竹君还根据顾客的实际情况开始分设不同档次的餐间。
其中有一个特别间就非常特别,这个特别间相比普通的餐间面积上更大,在布置上也更加精巧,而在位置上,它则刚好设置在董竹君办公室的隔壁。
之所以这样设计,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文开头提到的:革命。
表面上,这个特别间是接待重量级人物的,实际上,它的主要目的是方便董竹君和革命同志联络。
可叹,这个本来是被董竹君用来支持爱国革命志士的布置,在文革期间却成了她挨批斗的存在,为了搞清楚特别间的用途,相关人员对她进行了无数次、无数天的提审。
从装修布置等来看,放在今天,这样的锦江虽然不能明确被认定是几星级,但基本判断后便可知:锦江并不是普通老百姓消费得起的。
往来锦江的,多半是上层人士。毕竟也只有他们,才懂得锦江各种精巧布置和菜式的精妙。
在锦江的结算台,每个顾客都能看到董竹君写给顾客的一句话:“君若满意请告诉朋友,君若不满请告诉我们。”
锦江饭店取得成功后,董竹君又开设了锦江茶室。同样地,锦江茶室也是一炮而红。
锦江茶室选址是在法国公园(今天上海复兴公园)附近的华龙路82号,它的正式开办日期是年1月28日,即董竹君36岁生日那天。
同样地,锦江茶室也是上流人士汇聚的地方。在这里,人们最常能见到的便是政界、教育界、工商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
他们在此地闲聊、商谈、写作等等,既像今天的商务咖啡馆又颇像特殊的沙龙。
这些,自然也为锦江后来之被国家收为国宾馆打下了基础。
董竹君的锦江饭店被正式收归国有的时间,是年春。而在锦江被收归国有的前后,也曾有过许多波折。
锦江开办的第16年,即新中国成立一年多后的一天,董竹君在法华路的家里突然来了几位特殊的同志。
其中,为首的是当时上海公局局的长杨帆和时任上海市二把手的潘汉-年等。
对于这几位的到访,董竹君着实有些错愕,因为她事先并未收到任何消息。
他们对董竹君说:“上海需要设立一个接待国家和各国政要的高级食宿场所,锦江是最合适的选择,希望你同意,并迅速将两店搬到十三层楼(长乐路89号)扩充发展。”
董竹君本就是革命人士,她一直是周总理眼中未签字的党员,而她对于自己的这个身份也是极度爱惜的。
所以,她当时激动极了,她知道:这将意味着她和她的锦江将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