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疫情多点散发时期,离石区以守土有责、守土有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动员全区干部冲在阻断疫情传播的最前沿,以“一盘棋”行动、“一股劲”作战“、一条心”攻坚,通过“”工作举措,构建起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小区与住户“五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凝聚起强有力的防控合力。
守牢“一条”防线
为守牢入离各道关口,有效遏制外部输入的风险,离石区抽调公安、交警、卫健、乡镇(街道)等部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余人,在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6个高速口和5条国省道设置了15个交通卡点,启动“吕梁市外省返乡大数据应用系统”,对所有省外来离返离人员进行系统登记报备,并严格查验“三码”,对异常码人员启用黄码酒店和隔离酒店管控。对风险区域入离车辆进行劝返,有效堵塞可能扩散的风险漏洞。在各卡点设置了核酸检测便民采样点,对外省入离人员和特殊人群落地核酸检测,做到随检随送随时上传结果,对需要滞留等待的人员点对点接送健康驿站等候检测结果。设置了专门预约通道,配备身份证扫码预约仪器,使核酸检测预约更加方便快捷。
压实“四方”责任
压实领导责任。全区确定了11个区委常委包联11个乡镇(街道),负责督促指导基层疫情防控工作;成立了11个工作督导组,由人大、政协领导带队,抽调各行业主管部门精干力量,对全区重点场所、重点行业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各副区长负责督促指导分管单位疫情防控,领办督导组督查发现的问题并整改。
压实属地责任,乡镇(街道)坚持扛起属地责任,负责第一时间、第一落点人员的排查管控上报和辖区各类场所的排查管控;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主动排查检点辖区内各类场所和人员流动情况,配合落实辖区省外返离人员居家隔离等管控措施和各商铺门店的“三要素”政策督促检查等工作。
压实部门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履行防控和监管责任,抓好各自领域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压实单位责任,通过明确单位法人管理责任,负责本单位及家属的排查管控落实疫情常态化管控各项措施;压实个人责任,各机关党员干部做好组织、宣传和示范引领作用,坚决落实不聚集、不外出,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控要求。
提升“五个”能力
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全区启动预备应急响应核酸检测点58个、参与检测人员人。一旦出现疫情,卫生部门必须能够精准划定污染区,24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并上传结果;积极预备抗原检测试纸,并在学生、从业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中率先使用。
提升集中隔离能力。该区已运行使用3个集中隔离点,选定建成了5个新隔离场所,预征了7个区内酒店作为备用隔离点。按照全省万人60间的标准,三月底已完成间隔离房间准备工作。
提升流调溯源能力。抽调组建了人的流调队伍,建立了应急流调机制,集中开展流调培训演练4次。通过“场所码”,对全区各大超市、商场、宾馆、酒店、文娱活动等重点经营场所和各村(社区)、小区、单位出入口人员活动空间和轨迹进行全面掌握。
提升应急处变能力。该区按照“大口包联街道、单位对接社区、干部进驻小区”的原则,安排9大口62个区直单位名干部职工组成应急队,点对点包联协防7个街道,85个社区,个小区(散户区)。每个小区配备了由1名包联领导、1名区直单位干部、1名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和1名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疫情防控应急小分队,深入街道、小区、商场、超市、饭店、酒店等场所,落实防疫政策宣讲、“三码”核查、“场所码”布控、流动人员管控、“敲门行动”等工作。一旦疫情发生,应急队就地转为战备队,立即投入一线,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同时在全区安排了个粮油蔬菜储备点、名物品配送人员,强化了应急储备力量;各基层干部精准掌控辖区居民实时动向,构建起“上有督查,下有检查,路有卡点,社有联防,楼有技防,村有人防”的立体复合式防控体系。
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加强对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医院增加发热门诊设置和应急通道等。
强化“三项”措施
强化督导措施。该区成立的11个工作督导组,对全区重点场所、重点行业开展再一轮的全覆盖督导检查,力争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问责措施,通过认真分析研判失职问责事件,因疫情防控履职不力的街道、社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集体约谈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19人;对各区直单位,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给予批评教育,谈话提醒。强化宣传措施。离石区融媒体中心每日三次对疫情防控视频、相关知识、政策等进行滚动宣传播报,同时要求各单位、各行业部门工作人员转发所有群和朋友圈,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持续组织开展“敲门行动”,截至目前,网格员对20余万户居民进行上门宣传发动;在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已选树20余名防疫一线人员先进典型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不断营造全民“参战”、联防联控的良好舆论氛围。(记者阮兴时通讯员薛番彦)
吕梁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