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宾馆饭店 >> 宾馆饭店介绍 >> 正文 >> 正文

新闻纵深河北石家庄生活垃圾分类将有法可依

来源:宾馆饭店 时间:2022/12/11
杭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509/4386016.html

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日前审查批准的《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于5月1日起实施。届时,省会市民未在指定地点或指定收集容器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有可能被处罚。

这也是继《河北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于年1月1日起施行之后,全省颁布的首个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

石家庄生活垃圾分类将掀开新的一页,相关准备工作进展如何?还有哪些难题需要破解?

小区居民到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投放垃圾。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供图

对单位和个人做出具体处罚规定

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日前审查批准了《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5月1日起实施。

根据《条例》,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分别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市民应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公示的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随意倾倒、抛撒、焚烧或者堆放生活垃圾。体积大、整体性强或者需要拆分再处理的废弃家具、家电等大件垃圾,应当预约可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或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单位回收,或者投放至指定的回收点。

这也意味着,石家庄在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将有法可依,在经过多年宣传教育之后,可以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对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

《条例》指出,未在指定的地点或者指定收集容器、设施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由生活垃圾分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一百元以下的罚款。

实际上,去年7月30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河北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这是全国首部以“垃圾分类”命名的省级地方性法规,该条例自年1月1日起施行。

“此次石家庄颁布的管理条例,是对省级管理条例的落实和细化。石家庄也是全省首个颁布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市。”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孙魁全介绍,“例如在责任主体的明确方面,我们条例里规定得更加具体,权责更加明确。”

比如《条例》确立了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单位、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等都要承担起责任,包括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宣传引导、设置和维护垃圾投放设施、监督纠正不当行为等。

孙魁全表示,石家庄年3月被列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但相比北京、上海、厦门、宁波等垃圾分类起步较早的城市,基础稍显薄弱。主要存在问题是“看得见的人管不了,管得了的人看不见”。

《条例》的实施完善了垃圾分类法制体系,将为石家庄市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加速度”。下一步,石家庄市将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形成以法制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根据计划安排,到年底,石家庄力争主城区(八区一县)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不低于9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推行小区“撤桶并点”

4月19日上午,记者在石家庄市桥西区发源小区看到,原本分散摆放在各居民楼前的垃圾桶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四处新型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

“发源小区共有居民住宅楼6栋,单元14个。我们将小区原有的14个点位的42个分类收集垃圾桶合并至集中投放点内,给小区居民带来了环保化、智能化、便民化的新体验。”石家庄市绿色永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徐也说,引导居民定点分类投放,能严格把控生活垃圾分类质量。居民投放时,垃圾分类指导员还可以在旁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正确率。

据介绍,发源小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地面防渗,保证污水不乱流,有效收集;上下水疏通,每天冲洗垃圾桶及地面,干净卫生;集中消杀,避免孳生蚊蝇,减少病毒传播。

“我们的分类垃圾桶还带有芯片,实现垃圾桶的身份证管理,对后期垃圾分类大数据进行采集。”徐也说,物联网化智能回收设备,还可以对居民投放的垃圾实行智能化称重,兑换积分存入个人账户。

“在分类垃圾集中投放点,有太阳照明灯、灭蚊器,分类垃圾桶上还有防污提盖器、破袋器,不用接触垃圾桶就能扔弃垃圾。”居民王鑫表示,现在大家已经逐渐习惯到集中投放点扔垃圾。

今年以来,石家庄市一直在推行居民小区“撤桶并点”工作,将居民小区原有零散的垃圾桶全部撤掉,根据小区规模大小,合并成1个或多个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集中管理,专人督导。

目前,石家庄市“八区一县”已完成67个街道(镇)、个社区(居委会)、个小区、个公共机构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布设工作。

“‘撤桶并点’分类模式是我们推行中的一种尝试。”孙魁全介绍说,这种模式既规范了生活垃圾分类运营管理,又确保了环境卫生质量的整体提升。从效果上看,目前,全市城区共配备智能分类设施组,余个小区实现“撤桶并点”。

“实际上,除了这些市民看得见的举措之外,我们一直在做相关‘幕后’工作。”孙魁全解释说,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与市民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是“分类投放”这个环节。“石家庄要打造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置的闭环回路,倒逼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目前,在分类投放收集方面,石家庄市按照国家标准四分类规范要求,统一布设四分类垃圾容器,配备指导员引导居民按要求分类。按照省住建厅建设示范街道的标准要求,打造了35个垃圾分类示范街道,主城区已实现基础设施全覆盖。

而分类转运方面,使用规范车辆、按照规定时段和规划路线,运送至指定垃圾处置场所。石家庄市现有生活垃圾运输车辆辆,其中,厨余垃圾车辆、可回收物垃圾车辆、有害垃圾车24辆、其他垃圾车辆,基本满足分类运输需求。

末端分类处置方面,石家庄市目前有厨余垃圾处理设施15座(日处理能力.3吨),可回收物分拣中心14座(日分拣能力.35吨),有害垃圾暂存点10个,现有其他垃圾焚烧处理设施8座(日处理能力吨)、在建3座(日处理能力吨),年内计划开工2座(日处理能力吨),基本满足分类处置需求。

孙魁全介绍,今年,石家庄市将全力推进居民小区“撤桶并点”模式,因地制宜确定分类投放点和投放督导员,明确专人进行引导和监管,纠正不规范投放行为。

同时,进一步压实街道(镇)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主体责任,建立市、区、街道(镇)、社区、物业五级联动工作体制,落实督导员配置要求。率先在全市公共机构和超市、宾馆、农贸市场、饭店等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

难点在养成分类习惯

4月19日,家住石家庄市长安区筑境嘉园小区的居民郭会芝将家中闲置的纸箱子装到专用袋子中,放到小区的“24小时垃圾兑换银行”,不久,她的手机上就收到了环保奖励金。

这是石家庄市长安区引进第三方运营公司自主投资的垃圾分类设施。居民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694.html